★~★
4月8日至10日,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主体演出上海轻音乐团《丝路∙东方》——轻听十二木卡姆音乐会和《轻听江南》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演。
上海轻音乐团在“都市轻音乐”品牌的基础之上,创新打造“轻音乐+”音乐系列,把轻音乐与各类优秀文化及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将非遗文化、古诗词和街头文化融合创新,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与观众朋友们见面。
非遗文化与轻音乐的创意联动
新疆地区的“十二木卡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丝路∙东方》——轻听十二木卡姆音乐会中,上海轻音乐团与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十二木卡姆歌舞团共同合作,将千年传承的非遗艺术“十二木卡姆”和现代轻音乐相结合,共同创作编排既有新疆民族特色也有海派神韵的音乐作品。
▲《十二木卡姆》
音乐会的开场曲《金梭银梭致青春》是一首结合了上海轻音乐团创始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的成名曲《金梭和银梭》与新疆歌曲《青春舞曲》的改编曲目。乐团与莎车县十二木卡姆歌舞团的演奏员们共同合作,将海派文化与新疆文化巧妙搭配,让观众感受到了两种音乐和文化的魅力。
《叶尔羌河的声音》《云彩和时光》《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三千年之恋》和《丝路》等歌曲是乐团在“百场轻音边疆行中创作出的新作品,展现了一幕幕大美新疆,为一带一路放声歌唱。
近几日在网上大火的乌鲁木齐机场跳舞的“小热巴”——6岁的古丽娜孜也在舞台上和她的爷爷、妈妈共同演绎了《十二木卡姆》中《乌孜哈勒木卡姆》的经典片段《欢度佳节》,呈现最原汁原味的新疆非遗艺术,让上海的观众在一场音乐会中领略到了新疆的民族乐曲、歌曲和舞蹈。
▲古丽娜孜
音乐会不单单止于舞台,在歌曲间隙,十二木卡姆歌舞团的舞蹈演员们纷纷下台舞蹈,与观众近距离接触。在欢快的新疆乐曲中,观众与新疆演员们共同跳舞,现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乐团专门邀请了上海市残疾人艺术团成员以及各区的残疾人文化工作者、武警官兵观看音乐会。许多观众表示这场音乐会让他们对新疆非遗文化十二木卡姆有了更深的解。上海轻音乐团通过音乐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观众充分领略“轻音乐+非遗”的艺术魅力。
流行文化重塑“新江南”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艺术瑰宝。上海轻音乐团原创音乐会《轻听江南》将唐诗、宋词与江南文化元素融入“都市轻音乐”,以“轻音乐+古诗词”的形式表现传统文化。歌曲中巧妙穿插了戏曲唱腔、流行说唱等音乐样式,带领观众跨越千年。
上海轻音乐团将豪放派代表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著名婉约代表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和南唐李煜的《虞美人·春花明月何时了》等诗词进行重新作曲和编配,加入了管弦乐、打击乐和当代各种流行音乐元素,让江南文化和传统文化更加青春时尚,让观众耳目一新。其中,诗仙李白豪情四溢的《将进酒·君不见》由“80后”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屠巴海作曲,屠老师虽然已经82岁了,但是依然创作热情不减,还充满激情的现场指挥。上海轻音乐团 “日环食乐队”首次创编了著名词人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用节奏感十足的电声乐重新演绎,让人不自觉地随着音乐摇摆。上海轻音乐团特色组合 Feeling女团,带来最新创作歌曲《独爱苏东坡》,歌曲融合了说唱和戏腔形式,让一个面对逆境能屈能伸,爱吃爱做红烧肉的苏东坡跃然歌中。
本场音乐会的一个特色是“外援”加入。上海百万网红街艺歌手罗小罗在音乐会上献唱《城里的月光》和《约定》,熟悉的旋律从静安公园飘到美琪大戏院,在朦胧的灯光映照下显得别有风味。
▲《轻听江南》 罗小罗
作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流行音乐与舞蹈学院的教学实践基地,上海轻音乐团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方实践舞台。学生在舞台上首次表演了《山水桂韵》和《万年念》两首原创歌曲,京韵说唱和动感街舞的加入让观众耳目一新。
▲《轻听江南》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街舞
音乐会倾力打造“轻听江南”的氛围,舞台背景中的多屏设计带来潮流动感的视觉冲击,让观众体验沉浸式“超时空”的江南魅力和极具震撼力的听觉享受。音乐会现场也来了不少青少年观众朋友,其中一位还穿着校服的学生说:“没想到平时上学一直背诵的古诗词也能通过这样流行音乐的方式展现,真的很有意思。我觉得今后可以用唱歌的方式来背诗,肯定能背得又快又好。”
上海轻音乐团也将“都市风潮”引入了音乐会中,在舞台的一角摆上吧椅,主持人喝着咖啡,以聊天的方式来主持音乐会,和演员们一起聊创作背后的故事。这种新型主持形式既体现了上海的咖啡文化,也让人感受到了“时尚江南”轻松惬意的文化氛围。
作为音乐会的策划人和主持人,上海轻音乐团书记、团长董德平表示:上海轻音乐团一直坚持创作年轻人喜爱的“都市轻音乐”作品,“轻听江南”音乐会就是用“轻音乐”的方式去描绘不一样的江南,用年轻人喜欢的音乐形式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天的演出只是“轻听江南系列”音乐会的开始,我们将会继续创作更多和唐诗、宋词,元曲等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音乐作品,全力打造“轻音乐+”,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
精彩内容